电信定制华为Echolife HG522-C家庭网关,有照片框的,如下图

好好的一个带ADSL及无线路由的机器,被电信阉割的不成样子。用机器后面提供的UserAdmin进去,可以设的东西是少的可怜。
并且网上流传的一组超级用户及密码也已经失效多时,所以这机器在家里放了很久都一直动不了他。最近正好准备新装一个4M的宽带,又想起那玩样,所以拿出来看看,然后网上再找了一找,看看能不能将它破解掉,功能夫不负有心人啊,在学习他人的经验的基础上,终于找到了一个可行的方法。
曾经的超级用户
    用户名:telecomadmin
    密码:nE7jA%5m
不用试了,新出的机器无一可用。
下面进入正式的破解过程。
当然,去网上下载一个HG522-C的配置文件。我下好了,放在115网盘里了,自己下吧。当然原始网址也给大家。
本配置只适合BCM6358芯片方案的华为HG522使用
http://www.chinadsl.net/thread-42659-1-1.html
下载:http://u.115.com/file/f9ae2892bc
本配置只适合CONEXANT芯片方案的华为HG522使用
http://www.chinadsl.net/thread-29261-1-1.html
下载:http://u.115.com/file/f9204c9527
我使用的是CONEXANT方案,具体如何区分不是很清楚,但我的硬件版本是
硬件版本: HG52MAGS
假如是BCM6358的话好像是 HG522BBA这样子的。

 

接着,准备一个U盘,格式使用FAT,不能用NTFS格式,可能无法识别。
在U盘中建立一个文件夹:e8_Config_Backup 把本帖附件中的ctce8_HG522.cfg放入该目录,然后将U盘插入设备USB中,重新开关电源重启设备等待设备正常启动运行后就可以恢复默认配置了。
假如到此就能成功了,那倒也罢了,实际上,由于电信做的太绝,已经将从USB自动恢复的功能也全部去掉了,所以根本不读USB,接下的操作将让大家突破电信。

当时参考了
http://www.chinadsl.net/thread-52260-1-2.html
但实际上根本无法看到,地址栏的内容都不变。
所以自己找出了下面的方法。
用UserAdmin登录机器,进入【管理】,你会发现只有一个【设备重启】及【恢复出厂设置】,并无其它选项。
好了,在IE新开一个标签吧,输入下面的链接。
http://192.168.1.1/html/management/reset.asp
你看到的与刚才的【管理】页面是一样的内容,不要急,见证奇迹的时候就要来了。
很重要:你需要打开一些应用程序,那些可以使你的机器变慢的程序,如AutoCAD,UG什么的,反正能使机器性能严重下降的,我当时是开了一个Ashampoo Burning Studio 2010 Advanced及Ashampoo Home Designer才算完事的。
好了,按住你键盘上的R键,然后不断的按鼠标的右键,你是否隐约看到一行内容:
                启用USB自动恢复配置文件及一个可选框
对,你不断的调整鼠标到框的位置,然后及时的选中,一旦选中,那么破解就差不多了。
此步骤需要耐心的试很多次,假如还是闪的太快,那么请再开一些应用程序,让系统卡一点。我当时有出现一个停顿的,很容易就选上了。
选上后,将你的U盘插在机器上,关闭电源重新开机,你会发现U盘的灯在闪烁,这个表明已经在从U盘恢复数据了。此时需要耐心的等一会,估计1~2分钟吧。等你看到网络正常连接了,那么表示系统也已经完全恢复成功了。
此时再输入 192.168.1.1登录
记住,密码已经不是机器上给出的了,而是:
网页登陆默认高级账号:chinadsl.net    密码:chinadsl.net   设备ip地址:http://192.168.1.1/
具体修改内容如下:
1、本配置已经破解了四台接入限制。
2、默认开启了UPNP功能,TELNET(账号密码为admin),默认配置自动启动自动USB恢复配置的功能。
3、网页登陆默认高级账号:chinadsl.net    密码:chinadsl.net   设备ip地址:http://192.168.1.17 M; W  t% @, t5 [( l” @0 r  Y
4、关闭了TR069的功能并把默认的电信管理地址改为本站的网址,关闭了默认无线加密模式,双SSID,一个是ITV的,默认无线是开放的,需要加密自己设置!# J$ b! [% }2 X! t  t6 b
5、添加了国内常用的VCI、VPI虚拟通道值。

 

破解成功后的界面,明显多了好多东西

 

 

另外有一篇关于解密配置文件的文章:
http://blog.csdn.net/Cityfire/archive/2010/01/28/5264882.aspx